冬期施工期限划分原则的由来
- 时间:2013-12-13作者:Admin
冬期施工期限划分原则: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,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℃即进入冬期施工,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高于5℃即解除冬期施工。
在建筑工程冬期施工中冬期的界定是一个重要问题,各国规范都规定有界定原则。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中亦有相应规定,但尚不统一。如地基基础规范规定为0℃;砖石工程施工规范规定,连续10天内的平均气温低于5℃或当日最低气温为-3℃;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规定,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℃。由于规定不一致,执行起来很不方便。
冬期施工是一个大系统工程,它包含着许多工程门类和专业,科学、统一的规定一个合理的界定原则是很重要的。为便于应用,结合我国气候特点及各专业施工的特殊性和共性,统一规定了一个界定原则,并和新修订的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相一致。
1.在自然条件下,水在0℃结冰,使土建施工遇到许多困难,甚至无法作业。试验表明,在新拌的混凝土和砂浆中,水结冰温度在0到-2℃,当水结冰后,可能对硬化中的混凝土和砂浆产生冻害,损害其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。另外,试验也表明,当混凝土、砂浆浇砌后,如果气温很低,强度增长也变缓慢。例如,当混凝土在5℃条件下养护28d,其强度仅达标养护28d强度的60%左右,所以,欲使混凝土强度有较快的增长,必须采取特殊措施方能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。所以冬期施工的界定的第一个原则是:当气温降低到0℃时要采取特殊措施进行施工。
2.我国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型气候。其特点是,在秋冬和冬春交替季节,时常有西伯利亚寒流袭击,短时间内可能降温到0℃,但寒流过后气温可能又恢复一段正温时间,因而冬期施工界定还不能只考虑气温出现0℃。
3.确定冬期施工起讫日期,一般都要用当地的历史气象资料。自然气温确有一定的多变性,但也有一定的规律,在二十年内变化是不太大的。一本规范使用不到10年即要修订,所以利用10年、20年短期历史统计资料作为界定冬期施工的依据是可行的。有关部门对我国三北地区23个大中城市的气温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1-1。经统计发现,日平均气温为5℃时,其最低气温在0℃到-2℃者居多,这一温度亦即混凝土遭冻温度。
4.我国气象部门可以提供出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℃起讫日期。“连续五天稳定低于5℃”是依气象部门述语引进的。按气象部门对我国气象研究认为,在气温逐渐降低的季节里,当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℃即为真正进入了冬期,而且气象部门可以提供这方面资料,使用起来亦很方便。
5.在界定冬期施工起始期的原则时,和国外的一些规范做了比较,见表1-2。从表1-2看出,我们这种界定的原则,和其他国家基本一致,并且体现了我国的气候特点。
来自:张家口分公司技术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