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维码  |   加入我们  |   联系我们
资讯平台
您的位置:主页 > 资讯平台

双面绿建:70%雨水收集系统项目未投用

时间:2013-04-12作者:Admin

双面绿建:70%雨水收集系统项目未投用

 

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增速每年翻番,2020年前的投资有望达1.5万亿元,但与此同时,重标识、轻运行的错误理念也令其在我国的发展陷入尴尬境地——70%的雨水收集系统项目未投入运行,可调节外遮阳技术的应用率仅为25%,20%的常用绿建技术因有缺陷未运行……真正的绿色建筑,离我们有多远?

  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,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,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驶上了快车道,接下来要重点加强管理,全面提升绿色建筑质量。此外,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补贴、处罚机制也将出台。

  绿色建筑将实现规模化发展

  近5年来,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增速几乎每年翻番,部分年份甚至增长两三倍。截至2012年底,我国已经拥有742个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,总建筑面积达7581万平方米。“2012年绿色建筑的项目数、面积均相当于前4年的总和。”仇保兴指出。

  2007年,原建设部出台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(试行)》,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组织管理、申报程序、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规定;2009年~2011年,全国29个省市相继成立了地方星级管理机构;截至2012年底,全国的一星级、二星级、三星级项目数量分别为239个、293个、210个,覆盖住宅、公共建筑、工业建筑等多种类型。

  据悉,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。到2015年末,20%的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。同时,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、学校、医院、博物馆等建筑,直辖市、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,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、车站、商场、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,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。

  “从前5年的发展趋势看,我们完全有能力超额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。”仇保兴表示。

  高成本绿色技术实施不理想

  我国的绿色建筑虽然发展较快,但也存在一些问题,如高成本绿色技术实施不理想、绿色物业管理脱节、一些常用绿建技术未运行等。

  仇保兴指出,有关部门对全国绿色建筑质量进行了抽样调查,涉及办公、商品房、保障房、商业、会展、酒店、医院、学校等类型,其中办公、商品房、保障房占比较大,分别是33%、27%、13%。

  相关数据显示,公共建筑的绿色技术应用比率较之居住建筑高一些。对于居住建筑来说,只有绿色照明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的应用率达到100%,可调节外遮阳技术的应用率仅为25%。此外,70%的雨水收集系统项目因维护技术成本高等原因未投入运行,约20%的常用绿建技术因有缺陷未运行。

  仇保兴还提到,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分析后可知,除极个别绿色建筑项目外,一般绿色建筑项目在5年~10年内均能收回绿色技术所带来的成本增量,经济效益明显。

  他还强调,我国不应再在乎绿色建筑数量的多少,而应在乎质量的好坏,因此接下来要重点加强管理,全面提升绿色建筑质量。

  补贴处罚机制将出台

  对于未来如何保证绿色建筑的质量,仇保兴作了具体介绍,并指出“要完善绿色建筑补贴处罚机制,将去年提出的绿色建筑奖励标准进一步明确”。

  2012年5月,财政部联合住建部下发《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明确了绿色建筑奖励标准,对绿色生态城区的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,对高星级(二星级、三星级)绿色建筑分别奖励45元/平方米、80元/平方米。只是,这些资金究竟补贴给谁至今仍没有明确说法。

  对此,仇保兴指出,绿色建筑财政补贴要使业主和消费者能够分享,具体可以通过财政补助、减免契税、维修基金、物业费减免、直接兑付等方式来实现。政府投资的绿色公益型建筑要补贴给建设单位(业主),鼓励业主主动要求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。

  对于处罚机制,他表示,对于要强制建成绿色建筑的项目,应在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绿色建筑的等级要求,并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增加相应的约束处罚条款;设立绿色建筑专项基金,根据绿色建筑星级予以差别性返退;对违反绿色建筑标准的建设单位、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等进行处罚;没有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商品房,但以绿色建筑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,除予以一定数额罚款外,还要吊销资质;对绿色建筑咨询团队进行行业评审,实行末位淘汰制。

  此外,对于如何把好绿色建筑质量关,仇保兴指出,要加强评价标识机构、专家、测评机构监管,以及对绿色建筑设计、建设、运行全过程的监管。另外,还要加强舆论、同行、社会监督,完善绿色建筑补贴处罚机制,培育绿色物业产业等。

来自:中国建筑新闻网